说起宫颈癌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40~60岁,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我国肿瘤年报显示,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数9.89万,死亡病例数达3.05万。

  但其实,宫颈癌并不可怕,做好三级预防,就可以对宫颈癌说“NO”。

  发达国家由于疫苗接种和筛查的普及,在过去30年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了一半以上。


  01一级预防接种HPV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1.jpg

  为什么会感染HPV,它与宫颈癌有什么关系?

  HPV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

  HPV家族庞大,目前已有200余种基因型被确定,最常见的高危型是16和18亚型。

  HPV通常通过性行为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手接触到带有HPV的物品,如厕、沐浴时可能不经意将病毒带入生殖器官,或是生殖器官直接接触带有HPV的浴巾、浴缸、马桶等,都可能传染。

  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感染过一种HPV的可能性高达80%。

  如果检查HPV为阴性,则患宫颈癌的风险很低;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不代表一定会患上宫颈癌,只有少部分的HPV感染者会逐渐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癌变,而由宫颈癌前病变进展为宫颈癌需要8~10年。

  一旦检查中发现感染了HPV,通过有效的干预,可以阻断病变发展为宫颈癌的可能。


2.jpg

  目前,已经发明了针对该病毒的疫苗:HPV疫苗。

  接种HPV疫苗属于一级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所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无论是否发生性行为,都可以接种。不过,HPV疫苗对已经感染了相应亚型HPV的人群不再具有保护作用,因此,须在高危型HPV感染之前进行接种。

  此外,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复杂渐进的过程。

  除高危型HPV感染这一主要生物学因素外,还存在行为、社会、遗传等各种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初次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或高风险性伴侣,免疫抑制,阴道炎反复感染史,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吸烟等。

  在生活中,应该尽可能避免这些危险因素。


  02二级预防有性生活的女性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接种了HPV疫苗,是否就一定不会得宫颈癌?

  接种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比如接种二价HPV疫苗能预防大约95%以上的HPV16、HPV18,而HPV16、18与大约70%的宫颈癌相关,仍有少部分宫颈癌与其他HPV亚型相关。

  所以,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仍须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3.jpg


  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包括对宫颈疾病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及时诊治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有性生活的女性,无论是否接种过HPV疫苗,都须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

  广泛普及防治知识、积极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将极大地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


  03三级预防宫颈癌手术治疗后定期复查很重要


  52岁的李女士在两年前体检时,发现生殖道HPV52型阳性,最近发现绝经后阴道流血两天,就诊后,被诊断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生殖道HPV52型感染。

  在完善检查后,对李女士进行了宫颈冷刀锥切术,病理报告显示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级),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患者术后很快康复出院。

  CIN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缩写,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4.jpg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3级:CIN1级、CIN2级、CIN3级,分别代表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如果不重视、不及时进行治疗就可能会发生癌变。

  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宫颈癌常见的症状为接触性阴道出血,异常白带如血性白带、白带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或绝经后阴道出血。

  晚期患者可以出现阴道大出血、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水肿、贫血、发热、少尿或极度消瘦衰竭体质等临床表现。

  阴道镜或直视下的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金标准。

5.jpg


  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宫颈癌治疗后两年内复发率相对较高,其中复发50%发生在治疗后1年内,75%~80%出现在两年内。

  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期(或发病期)为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宫颈癌的三级预防是指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确诊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疾病复发,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宫颈癌手术治疗后,最初两年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第3~5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从第6年开始每年复查一次;有症状随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