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阴上皮内病变


  外阴上皮内病变(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指与HPV感染相关的临床和病理改变,有进展为外阴浸润癌潜在风险的一组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长时间外阴瘙痒、皮肤破损及溃疡,也可表现为外阴出血、分泌物过多、排尿困难、外阴疼痛等。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的女性,近年来 VIN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在年轻女性中有增加趋势。


微信图片_20220928150009.png

  外阴上皮内病变根据诱发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感染引起,常见于年轻患者;另一类为非HPV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无皮肤黏膜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中老年患者。

  2014年WHO女性生殖器肿瘤分类将VIN分为3类:

  1.LSIL:以往称为普通型VIN1、轻度不典型增生、不典型挖空细胞等,包括外阴扁平湿疣或HPV一过性感染反应等,与低危和高危型HPV感染均相关,多见于年轻女性,超过30%的病例合并下生殖道其他部位上皮内病变,尤其是宫颈。此种类型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较低。

  2.HSIL:即以往的VIN2(中度不典型增生)、VIN3(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鲍文病、鲍文样不典型增生等。与 HPV 持续性感染及 HPV 持续性感染高危因素,如吸烟、免疫抑制等有关,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绝大部分为HPV16型感染所致,若不治疗进展为浸润癌的风险很高。

  3.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以往称为分化型VIN、单纯性原位癌。该种类型与外阴皮肤疾病如硬化性苔藓、扁平苔藓等相关,其发生与 HPV 感染无关,可能系p53突变所致,多见于老年女性,进展为浸润癌风险尚不清楚,但一经发生,常在半年内进展为浸润癌。


2.jpg


外阴上皮内病变的诊疗方法


  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灶,缓解症状,阻断浸润癌的发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激光、药物或光动力治疗等。具体方式如下:

  1.LSIL/VIN1:可局部用激光治疗,但激光适用于病灶广泛的年轻患者。激光治疗可用于单发、多发或片状病灶的治疗,其复发风险高于手术切除。若是由HPV病毒引起的外阴上皮内病变,可以用宫宜康清除HPV病毒,逆转低度阴道上皮内瘤变。

  2.HSIL/VIN2、VIN3:病灶局限的病变可采用病灶局部表浅切除术(不考虑恶变者),切缘超过病灶外至少0.5cm;较大融合性病灶或病灶较广泛或为多灶性,尤其疑为浸润癌时,可考虑行外阴皮肤切除术,同时应避免损伤周围脏器,如阴蒂、尿道、肛门等,并应尽量避免损伤性功能。手术切除后,可用宫宜康巩固,继续清除HPV感染,防止进一步复发。

  3.分化型外阴上皮内瘤变:由于病灶会迅速发展为浸润癌,需要彻底切除病灶,老年、病灶广泛的患者可采用单纯外阴切除术。



外阴上皮内病变的预后和随访


3.jpg


  1.目前四价、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病毒疫苗能有效对抗 6、11、16、18、31、33、45、52 和 58 型 HPV 病毒感染,能有效地减少外阴上皮内瘤变(VIN)。疫苗接种最佳年龄段是 11~12 岁,最迟不超过 26 岁。

  2.肉眼观察评估组织病理作用有限。怀疑恶性或典型的异型血管或表面颜色、边界和大小异常需组织活检,怀疑是外阴湿疣常规治疗无效或者绝经后外阴可见的疣状物需组织活检。

  3. 由于其潜在的浸润性,所有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均需要治疗,至少也是局部切除。

  4.各类外阴上皮内瘤变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率,复发的高危因素包括:高级别病变、切缘阳性、持续HPV感染等。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 9%~50%不等,切缘阳性患者复发率最高,采用手术治疗者复发率较低。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初始治疗后应每6个月复查一次,直至一年,之后每年随诊。

外阴上皮内病变的预后和随访

外阴上皮内病变的诊疗方法

外阴上皮内病变的诊疗方法